在国家已经开放了私人买卖,可在票券时代,想要大批量购买粮食还是一件麻烦的事,简西一没有人脉,二没有充足的资金,就将目标放在了这类人群身上。
半天下来,他跑了三个家属院,花了十七块钱,买了近两百多斤粗粮,这些粗粮多以高粱、荞麦、麦麸为主。
做完这些,简西没有休息,而是带着这些粮食去了海市周边的乡村。
和城里相反,在目前生活水平还不算特别宽裕的乡下,普通老百姓还不是特别舍得敞开肚子吃细粮的。
乡下有和城里不同,这会儿还有公社和生产队,家家户户的口粮都是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的,往往一年分个一到两次,粗粮为主,细粮为辅,而这些细粮都会被小心保存,只在重要年节才会拿出来。
在一些家里孩子多,却缺少重要劳动力的家庭里,往往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现象,这类家庭就更加舍不得吃细粮了,往往会选择用细粮换取更多的粗粮。
简西带着这些粗粮去了乡下,果然受到了热烈欢迎,很快的,他带过去的两百多斤粗粮顺利地兑换成一百七十多斤的细粮。
这一来一回,等简西回到市区时,已经是晚上九点多的事了。
他没有回简家,而是去了与简家有一两千米路程的另一个弄堂,然后在一栋稍显老旧的小楼房前停下。
五天前,他在这里租了一间小屋子,那间房子是这栋小楼的主人搭建在院子里的,面积不大,原本是作为库房使用的,只是后来这个小楼的主人被批斗,送去了乡下农场劳动改造,这间小楼里的房子也被分给了其他工厂的员工,至于这间院子里的独立房间,因为面积太小,暂且空置了下来。
不久前,小楼主人被平反,这栋小楼也被返还给了原主人,只是原本住在这小楼里的那几户人家不肯搬,在政府的调解下,那些暂住在小楼的人需要每个月给原主人相应租金,直到他们所在的工厂给他们安排好新的房子为止。
原主人认可了这个处理方案,他也不想住在这个院子里了,干脆在搬去儿子家居住之前,将剩下的这间小屋租给了简西。
因为房间小,仅有八平方左右,加上原本是用来当库房的,房间内显得脏乱老旧,因此房主人每个月只收简西两块钱的房租。
在知青回城潮爆发后,海市的房子严重紧缺,为数不多的私人住宅几乎统统提高了租金,在暂时没办法将乡下的妻女接回来的情况下,简西自然是选择租最便宜的房子了。
他打开房间的小门,里面早就被他收拾好了,房间虽然小,却十分干净整洁。
一张折叠床因为主人还未入住暂时被折起来堆在墙边,房间内还摆着一辆推车,上面放着简西三天前特地找铁匠打造的一系列工具。
他将粮食放到推车下面,又用麻布袋将那些粮食盖上,稍作遮掩,做完这一切,简西才从这儿离开。
*
“大半夜的,你弟闹腾啥啊?”
徐凤一直没睡,听到楼下传来的动静,气愤地拧了拧一旁的丈夫。
“啥闹腾,谁闹腾啊——”
简东睡的死死的,被妻子拧了这才醒过来,只是简西大半夜回来本就放轻了动作,除了刚刚开关门时不可避免会发出转轴长期没有上油的兹吖声外,就再也没有其他声响了,简东这会儿醒来,自然什么声音都没有听到。
“还不是你弟,大半夜的扰人清梦,他不是拿了钱了吗,到底什么时候搬出去啊?我告诉你简东,这栋房子是属于咱们的,老三这十多年来也没在爸妈面前尽过孝,凭什么现在回来跟咱们争财产,你给我长点心吧,千万别被你那个弟弟哄过去。”
徐凤对着丈夫恶狠狠地说道。
“呜——”
一旁熟睡的小闺女差点没被吵醒。
“我知道,小弟不是准备搬了吗,行了,睡吧,别把孩子吵醒了,明天还得上学上班呢。”
说道房子,简东也清醒了一些,虽然很对不起小弟,可他的想法和妻子是一样的。
他们终究已经不是曾经有一个包子都要分着吃的好兄弟了,他有了妻子孩子,有了小家庭,弟弟什么的,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简东的回答让徐凤很满意,她不再歪缠,打了个哈欠,沉沉睡去。
另一边,简老头和苗老太也在听着楼下的动静。
“他爸,你说我们真的要让老三搬出去吗?”
因为简西没回家,苗田翻来覆去睡不着,直到听到了楼下的关门声,才渐渐有了些困意。
“搬吧,到时候,你给老三拿点钱,我们当父母的,确实对不起他。”
简栋梁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:“我琢磨着,老三应该是怨我们的,毕竟他们三兄弟,就他一个下了乡,吃了不少苦头。”
孩子心里生了怨,将来还会真心孝顺他们吗?简栋梁十分怀疑。
“我们说好的,要和老大一家过,现在老大媳妇明显看不惯老三,而且家里确实也不够大,建邦他们也到了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