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包网辣文 > > 穿成反派女配的丫鬟怎么办 > 分卷阅读14
    的脸靠近。

    白栀心跳加速,头脑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“白栀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“你是不是偷吃了我的广寒糕?”谢暮捧着她的脸,仔细得把嘴角那些白色面粉擦去。

    “奴婢也不想的,可是,可是实在是忍不住。”白栀戳手指,音量越来越低。今天丫鬟都不在没人做饭,谢暮白有厨房的人送饭,白栀一个人伺候她没有时间做饭,只能随便吃点。

    谢暮白戳了下白栀的额头,“馋猫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下次不敢了。”

    “走,带你吃好吃的。”

    厨房的厨娘忙完后正围聚一桌吃年夜饭,有眼力见的厨娘立刻动身要拿食材添菜,谢暮白摆手,拿出一片金叶子:“不必,给我的小丫头一些糕点打发了就是。”

    又开始毒舌,白栀腹诽。

    “不许在心里说我坏话。”

    “二姑娘说笑了。”

    “厨娘们给自己的年夜饭肯定好吃,重新做一份也是一样的味道,只是我习惯了一个人用饭。”谢暮白说着自己咬了一口芝麻饼,又把其他的给白栀,“吃吧。”

    白栀壮着胆子问了一句:“二姑娘为何平时一定要装作人嫌狗厌的样子?奴婢不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我向来就是这样,你想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白栀没有想多。姑娘明明就是个通情达理的好人,你怕厨娘辛苦所以只要了她们做好的菜品,又怕我多心觉得是你嫌弃婆子用手拿过就吃了一块。”

    “哼,越说越离谱了,我不要厨娘现做的是怕她们受不了我以前挑剔想下毒害我,吃芝麻饼是因为我的丫头吃掉了我的点心所以掂掂肚子。”

    “谢暮白,你就不能别那么傲娇么?”

    “傲娇是什么?能吃吗?”说着,谢暮白又从她手里叼走一块糯米糍粑。

    “好吃着呢。”

    劝说无果,学着谢暮白的样子,白栀叼了一口桂花糕含糊说着。

    “总之,你只要知道府里那些人都不是什么善类就好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奴婢觉得大姑娘五姑娘都挺好的呀。”白栀自动忽略排行三四的两人。

    “大姑娘是妾室所出,只能温柔和善不得罪人,五姑娘虽是嫡出,却是四房的人,四叔向来不问世事,她也不过学着长辈诸事不理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奴婢一直想问,为何除了大姑娘,其余的姑娘都比公子年纪小呢?”

    “你今天的问题有点多。”

    “就这样吃着东西守夜多无聊,不如由姑娘说说侯府的趣事吧。”

    “围炉夜话,自然是美景、美酒、美人相伴为妙。”

    连忙打开窗,飞雪催枝,暗香盈袖,白栀指着外面的白雪拍手:“美景有了,奴婢去拿酒。”

    将珍藏好的郸筒酒开坛,酒香四溢,白栀把干果茶饼一一摆放整齐在小桌上,笑说:“如今可齐了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样在哪?”谢暮白歪着身子,目光灼灼。

    “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。”白栀吐舌。

    “呵。”谢暮白被逗笑了,又道,“看来这个美人还真是脸皮厚啊。”

    “二姑娘怎能如此说自己呢?”白栀抬袖掩饰笑意。

    “小丫头,越来越长进了。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二姑娘教的好。”

    白栀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吹彩虹屁。依据定律,女二之所以与女主为敌只有一种原因,那就是女主比她貌美如花娇软可人,令男主一见倾心。

    只要她每天坚持拍马屁,谢暮白说不定就会忽略女主,专心致志当她的刁钻刻薄二小姐,白栀就跟着谢暮白混吃等死。

    “小丫头,你记住了,对我不能使用美人一词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“不要多问,听我的就是。”

    空气静默了片刻,谢暮白浅淡的口吻说着仿佛与自己无关的事。

    “侯府有四子二女,我是三房所出,听他们说,我娘原本无名无份不能让我入永安侯府,后来由老侯爷做主我才入了族谱,谁也没想到,侯府如此多的孙辈,他最疼爱我。”

    顺着谢暮白的嘴,白栀知道了侯府的基本情况,用一句话形容府里那些往事那就是神仙打架。

    老侯爷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,长子成亲后因夫人身体虚弱三年未有身孕,有个丫鬟趁机怀了胎想要一步登天,大夫人急了,便让自己的陪嫁丫鬟当通房与之抗衡,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精彩。丫鬟刘氏生下长孙,通房随后产下长孙女,一个仗着有子,一个仗着大夫人的势,府里鸡飞狗跳了很长一段时间。随后二房添了一对双胞胎,因着大房的争斗,其中一个女娃娃不久便死了,只存活谢二公子,这时查出是刘姨娘干的好事,当即就被打发了出去。

    一个婴孩没了,老太太伤心之下病得很重,于是谢家打算冲喜,想要让老三履行婚约,偏偏老三抗婚,自己早早领了旨出去镇守南疆了,于是婚事落在了老四身上,老四倒没拒绝,只是姑娘那方有意见了,派人出了几道题目难住他们,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老四一一答了出来,让等着看笑话的人满面无光。

    四个儿子之中,反倒是最小那个的婚事轰动全京师,男才女貌一时引为佳谈。其他几个兄长都对老四有了提防,老四娶了亲后一如既往地淡泊名利,非但没有入朝为官还自己开了家私塾,平时教书育人,偶尔帮朝中好友答疑解惑从不领功,兄长们终于相信老四不会造成威胁,老四新添的一子也得以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