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摔了。
几个宫女都跪下来请罪。秋兰知道徐贵妃的脾气一向阴晴不定,脾气好的时候真的让人如沐春风,但脾气差的时候处死几个宫人也是常事……这会儿徐贵妃的脾气已经上来了,秋兰也不敢再多说什么,只好低低地埋着头,道:“娘娘息怒。”
徐贵妃哼了一声,冷笑道:“提起太子我就来气——不好好待在崇恩殿,非要跑出来碍我的眼。”
众人大气也不敢出。
徐贵妃撑着扶手,下了美人榻,走到秋兰跟前停了一会儿,终究还是亲手扶起了秋兰。
“你为我着想,我知道。我心里自有分寸。”
秋兰仍旧低着头,好半天才低声劝道:“娘娘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。”
徐贵妃扶着微微隆起的肚子,说:“这不就是我的打算吗?”她握着秋兰的手,轻轻拍了拍后者的手背,“我倚仗的可不止陛下一人,我还有父亲和哥哥呢。”
门外传来宫侍的声音:“娘娘,司膳房来人送膳了。”
徐贵妃道:“呈上来吧。”
立时便有一个宫娥拿着楠木雕花的托盘走出去,没过一会儿,又端着一盘奶汤核桃肉进来了。
徐贵妃看清菜式,神色颇为满意:“前几日我还说想吃奶汤核桃肉呢,司膳房的人倒是乖觉。”
众人见她心情好转,都如释重负。
***
太子入朝,通常是为行监国之事。当今天子正值壮年,身强体健,自然不用太子监国。所以谢怀璟此番入朝,主要是为了见识朝局的变化,顺便积攒人脉,跟着荣国公学一学经国济世的道理家。
荣国公是太后的亲哥哥,位高权重,颇有名望。有了他的保驾护航和悉心教导,谢怀璟对朝堂适应得很快,对于很多政事,都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。
有时候几位大臣彼此争执不休,也会请太子出面,谢怀璟便会上前侃侃而谈,有理有据地摆出自己的观点。
未出一月,朝野上下都对太子十分信服。就连圣上也经常欣慰地看着这个长子,感叹于他的才思敏捷、他的沉稳磊落,和他对朝政的独特见解,常常笑称:“太子天资聪颖,甚朕幼时多矣。”
谢怀璟要的就是这种效果。先前徐贵妃之所以能折辱他,甚至谋害他,都是因为他和那些“长于妇人之手”的皇子没有区别。所以他一定要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,让徐贵妃再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第6章 桂圆蒸鸡
入秋之后,司膳房后头的金桂悄无声息地绽放了,满树都是金灿灿的,幽香袭人。
今夏新入宫了一批宫女,给司膳房分了五个。来了之后先要学规矩,见到贵人如何行礼,如何答贵人的话,一点都不许出错,但凡错了,挨骂倒是其次,当天的晚膳一定没的吃。
那些新来的宫女也不过十一二岁,都是脸皮薄的小姑娘,挨了骂也不敢顶嘴,只会默不作声地抹眼泪。
杨红珍便语重心长地劝慰她们:“宫里的规矩确实冗杂,但这是禁宫,又不是街市,又不是你们自个儿家,在宫里,出了一丁点差错都有可能挨板子掉脑袋。你们把规矩学好,以后谨言慎行,等到了年纪,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出宫嫁人了。”
小宫女们抹着眼泪应“是”。
杨红珍到底是豆腐般的心肠,到了晚上,就悄悄塞给阿鱼一个布包,道:“你跑一趟,给新来的那五个送去。”
阿鱼打开布包瞟了眼,里头放了好几个葱花卷,还是温热的。
“这……”
“她们规矩没学好,晚膳都被罚了,但怎么说也是长身体的年纪,总不能饿着肚子。”杨红珍解释道,“你也别声张,悄悄地去。”
阿鱼点点头,去了那五个宫女的住处。那些宫女见她来送吃的,都眼泪汪汪地看着她:“阿鱼姐姐,你真好。”
阿鱼“嘘”了一声,说:“是杨姑姑让我送来的。你们明天好好学规矩,别辜负了杨姑姑的心意。”
小宫女们呜呜哭着点头。第二天学规矩的时候果真刻苦了许多,再没有偷懒懈怠的了。
半个月后,这些新来的宫女在规矩上已挑不出差错,便正式进了司膳房,生火烧水,洗菜刷锅,收拾洒扫——原都是阿鱼和燕仪的活儿。
但阿鱼和燕仪也没有轻松许多,她们还要一人管一个新来的宫女。
总共五个新来的,阿鱼分到的是里头年纪最小的那个,姓胡,名秀衣,才十岁,性子有些懦弱胆小,刚来的时候一句话都不敢说,日子久了,才渐渐开朗起来,偶尔也会和大家说说笑笑。
阿鱼的任务就是教胡秀衣切菜、剁肉、做一些简单的菜式,让这个小姑娘尽快适应司膳房。此外还要盯紧了别让她犯错——胡秀衣是归阿鱼管的,她要是犯了错,阿鱼也得跟着受罚。
***
时近傍晚,胡秀衣切好了葱段和姜片,呈给阿鱼。阿鱼寻了一个大蒸碗,将葱姜放了进去,又放了各式调料,最后撒了一把桂圆。接着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