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一旁的锅盖,把里头的仔鸡捞了出来,小心翼翼地搁在蒸碗里头,而后淋上鸡汤,将蒸碗放进蒸锅。
这是打算呈给承文殿的桂圆蒸鸡。
慈寿宫走水之后,太子殿下便搬了出来,如今就住在承文殿。承文殿历来是储君的居所,他住那里也无可厚非。
据说宫外的太子府也已经开始修建了。太子还不到离宫建府的年纪,圣上原先并不同意他修建太子府,后来有一天,太子在朝堂上和几位大学士聊得十分投机,几人正指点江山侃侃而谈,太子忽然道:“时辰不早了,我该回宫了。若有朝一日能开府别居,定与诸卿彻夜长谈。”
圣上得知此事之后,终于默许太子修建府邸了。
桂圆鸡要蒸到鲜嫩酥软,需耗费不少时候。阿鱼拣了张板凳,坐在蒸锅前面打瞌睡,钱永惠见她闲着,便道:“阿鱼,常福他们在后头摘桂花,你过去帮帮忙。”
阿鱼立马打消了睡意。她站起来,掀开锅盖瞧了一眼,桂圆肉已经软趴趴的了,又拿筷子戳了一下鸡肉,鸡肉也是软嫩嫩的。接着盛了小半碗鸡汤尝了尝,自是鲜美醇香,此外还有一丝淡淡的甜桂圆味。
阿鱼把碗递给胡秀衣,“你尝尝这个味儿,仔细品品,以后这些菜你也是要上手做的。”
胡秀衣浅浅抿了一口,奇道:“当真想不到桂圆还能拿来炖鸡。”
阿鱼笑了笑,说:“再过半刻钟,这道菜就成了,你记着,一定要把姜片和葱段挑出来,太子殿下不爱吃葱姜。”
交代清楚了,阿鱼才去了司膳房的后门口,那里栽了一棵桂花树,常福在地上铺了床单,另外几个太监正攥着桂花的枝干使劲摇,细碎的金桂花瓣飘飘扬扬地抖落到床单上。
阿鱼走过去说:“钱姐姐让我来帮忙。”
常福道:“那敢情好。这桂花得赶紧摘下来,你瞧瞧这天,都起风了,过会儿一准下雨,桂花淋了雨就不香了。”
他们现在摘的桂花,以后都是要晒干了做成桂花糖的,所以一定不能缺了那份桂花香。
忙活了小半个时辰,阿鱼才回到厨房,那道桂圆蒸鸡已经送去承文殿了。阿鱼随口问了句:“没忘了把葱姜取出来吧?”
胡秀衣脸色一白,结结巴巴地说:“阿、阿鱼姐姐,我给忘了……”
送膳的太监怕误了时辰,一直在催她快些,她一时情急,就直接把蒸碗端给了那个太监,把阿鱼交代的事全给忘了。
阿鱼眉心一跳。见胡秀衣又悔又急,都快哭出来了,阿鱼怪责的话又咽了下去,安慰道:“我听人说,太子温厚善良、耐心随和,应该不会怪罪下来。”
这话她是听谢怀璟说的。前段时日,谢怀璟赠了她一枚拇指大的南珠,说是太子赏的。因为太子入朝的消息已传到了司膳房,阿鱼便问,太子是不是果真像传闻的那样稳重聪慧。
谢怀璟笑答:“那是自然。”还添了许多赞扬之词,“且太子为人随和,处事井井有条,待人耐心周全,不以位尊而任意妄为,很是温厚良善的一个人。”
阿鱼又问:“那太子殿下长什么模样?”
谢怀璟一愣,随后大言不惭地说:“玉树琼枝一般,十分清雅尊贵的模样。”
阿鱼便一直觉得当朝太子是个好脾气的神仙人物。
然而这个形象在今晚破灭了。
——戌时三刻,一个内监领着两个小黄门来了司膳房,阴阳怪气地说:“今儿给承文殿备晚膳的都给我出来。”
杨红珍见这架势不对,连忙赔着笑脸打听:“张公公,出什么事了?”
张瑞哼了一声。杨红珍赶忙把手腕上的镯子褪下来,塞到张瑞的手里,“还请公公指点。”
张瑞这才说道:“咱们殿下从不吃葱姜,晚膳有一道桂圆蒸鸡,葱姜都没去就送到承文殿来了。”
杨红珍微微一怔,赶紧让人去喊阿鱼。
阿鱼过来之后,张瑞对身后两个小黄门使了个眼色,尖声怪调地说:“给我打。”
阿鱼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一巴掌抽懵了。她下意识地捂住脸,不知所措地望着杨红珍,“姑姑……”
她捂着脸,那两个小黄门就没有再动手,张瑞用脚踢了踢他们,道:“死人哪?接着打啊。”
于是阿鱼又挨了一巴掌。自离开掖庭,她再没被人这样打过,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。
“哟,还哭了。”张瑞打量着阿鱼,“你别说,这小脸蛋长得还挺标致,打肿了可就不好看了。”
杨红珍心生不忍,低声道:“公公能不能通融通融……”
张瑞扬起声调:“通融?”他一边说,一边招呼那两个小黄门继续打。
杨红珍解下随身的荷包,递给张瑞,道:“还请公公行行好……这丫头今年才十二,扛不住打。”
张瑞掂了掂荷包的分量,终于抬起手,说:“行了,我们走。”
三个人大摇大摆地走了。
杨红珍走到阿鱼跟前,捧着她的脸看了一会儿,松